Economic 104: Discrete Thought

English version not available at the moment.

好久没写博客,这次贴一章今年陆陆续续写的经济观察。

————————- 华丽的分割线 ———————————–

过去的2016年继续了前一年的惯性,资产继续再膨胀,生产依然继续过剩。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原油价格和普通消费商品的价格低落。

到2017年,美国政府换届使得政策逆转合理化。然而这政策的逆转却似乎并不能逆转财富分化的加剧趋势,相反,很可能会加剧财富分化。

其一:和平的成本

我们热爱生命,向往和平,然而和平背后的不平却少人提及。掌握更多经济和社会资源的精英阶层会不断强化自身的利益,使得社会的利益流动单向化。社会顶层结构不止于吸收掉全部生产力提升所带来的利益,还将社会的财富存量也不断吸收,物资和金钱的循环越来越慢。

其二:与常识背道而驰的现象

这几年,最麻烦的就是与常识背道而驰的现象。分明发了过量货币,却通货紧缩;经济‘良好’却让大多数人不满,未获得实质利益。没有’通货膨胀’,生活成本却高了;资产多了,手头却更紧了。

这些现象都是和平的成本。

其三: 常识VS科学

经济,社会,政治,心理。这些文科的,关于人的学科真的能科学化么?统计能在多大程度上换算成正确的对未来的预测?

所以,有些概念是可以的,但将之当作正确来标榜就只能说是忽悠了。在这些领域,多运用常识或许更适当。

其四:川普的忽悠(工业回归不等于工作回归)

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也能更多的用机器生产,工业4.0呼之欲出。这种大背景下,资本家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去手工劳动力的工业生产将是未来的主流。未来三十年,即便工业生产回流北美,回流美国的工作机会在比例上也会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换句话说,那就是工业回流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在北美成本劣势被削弱的情况下做出的。因此,它对中产阶级和尤其是劳工阶级的利好恐怕只是个阳谋式的忽悠——工业回来了,但工作没有了。

其五:能源决定成本

接上, 如果能源才是未来发展的关键环节,那么在工业4.0世代,谁的能源和原料价格更低,谁就能更好的持续发展。

其六:粮食与生存

危机可能来源于想不到的地方,比如粮食供给。由于发达国家强大的农业补贴,中低收入国家的经济体内部将逐渐丧失粮食的生产能力,至少是被削弱。而粮食属于inelastic goods,一旦供应不足就是饥荒或社会动荡。

PS:在北美做食品外贸,从北美向其它国家和地区销售食品如何?

 

其七:美国对于外来的债务违约风险

美国内部良好的势头可能被外在的债务违约打断,尤其这种违约是在五常中发生。因为这几个国家有违约后不偿还,且抗拒军事介入的能力。

其次是有核国债务违约的处理也同样麻烦。

其八: 加拿大,你丫和俄罗斯一个套路

加拿大的矿产和能源资源出口占经济的比重十分高,和俄罗斯一样。不同的是,和美国同种同源的加拿大不会受到类似俄罗斯那样的经济制裁。相反,在制裁过程中,加拿大应该是受益着。

然而在贫富不均所导致的生产过剩面前,矿产资源提供者的的地位显得没那么大意义。

 

其九:谁能需求/能创造需求?

任何一个革命性创新都只能带动一小块需求,比如近十年来的只能手机/平板的发展就不能对08年的经济萧条于萎靡起到大的作用。作用层面趋窄化是问题的核心——不能对社会的所有部门产生直接的且足够大的影响。

其十: 工业4.0?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概念,旨在用IoT、云计算、大数据来智能化生产。但其实这些东西早就有了,问题是谁来使用,哪有那么多产业工人(尤其是廉价的、学历较低的)来使用它。

当然,最关键的问题还是——这依然是一个生产工艺的优化。意思就是更少的人力输入获得更多的输出。德国这么搞是增加的本国竞争力,但却是必需抢夺国外市场。现在美国想增加贸易壁垒,欧洲各国要分家,哪来的市场给你搞工业4.0。

中国也想搞工业4.0,相信也有些大厂也能搞出来。但然后呢?依靠国内投资消费还是国外市场?

IT:  last drop of juice

… …

十一: 北欧模式?

北欧是财富平均,或许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但那也是远未来,我们这代人难看到了。

而且北欧的地理位置也不见得好,除了靠近俄罗斯,还靠近德国法国,离英国也不愿。人口更是太少,即便能有很大的发展,也依然体量不足。

十二:搞太空工业似乎比较靠谱

虽然不想承认,但IT已经不再是朝阳产业。虽然依然好过化工等产业,但其所带来的生产力增长难度却大幅度提高。比如人工智能、比如大数据、比如……。总之,不在大专院校里读出个圣斗士出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会。

再看能源方面,裂变反应堆有福岛,聚变反应堆再等30+年普及。虽然前途一片大好,但现在是不可能马上用上了。

又看生物科技,现在是要直接编写DNA代码。不过各种编码解码工具都不方便,想有突破也不知道什么时候。

继续看IT之量子计算,现在理论上还在摸索,实践大概就一个半吊子D-wave。让它来拯救世界比较难,虽然我也想支持下加拿大工业来着。

想来想去,似乎只有太空工业现在可以搞。无论是采矿还是在轨道上做生产线都有潜力可以挖掘。而且现在技术至少够将小型工厂发送到轨道上,这种基础设施建设短期内就需要上马,毕竟国家之间是有竞争的。比如那个地月引力平衡点、同步轨道等等,都是先到先得的资源。

十三:烧钱·大科学·经济循环

我能想到的最不会引起社会混乱的经济再循环方式就是利用危机+大科学的方式来烧掉富人手中的财富,从而实现经济/实业的重启与再循环。

。。。

 

十四:大趋势、决策和结果

http://mp.weixin.qq.com/s/JvaUZqEaYXLt1Fl24t3ujw

趋势:市场反转

决策:贸易保护,利率提升etc.

公开言论:拿回工作,重整经济。

实际结果:新一轮刮地皮。

。。。

降低监管-》资产过热-》利率上升-》去泡沫?

。。。。

其十五:能源战

能源,应该来说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间。它像第一产业一样靠天(矿脉)吃饭,又为第二产业提供必要的条件。所以它具备和第一产业一样需要政府补助的特性。因此,我怀疑能源对发达经济体而言将走上政府补助的道路,尤其是对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而言。

政府补助对美国而言似乎分为两种:

  1. 通过金融市场圈钱来维持油气田的开发。

  2. 未来可能通过直接政府补助,就如同今天补助食品一样去补助能源供给。

能源出口国将因此而损失一些‘大客户’,而供需建立再平衡的过程是多样的:

  1. 能源输出国之间的战争?

  2. 倾销和价格战?

  3. 对某些能源输出国进行石油封锁?

简单总结:

  1. 美国(或许也包含加拿大)会增加能源生产,且一定程度上讲油留在境内。

  2. 其它地区将出现时候生产过剩,各种冲突将围绕这种产能过剩展开。

 

其十六:IT的缓步慢行

IT的进步因为制造工艺逼近物理极限而越来越慢,但公司们依然还是有动力继续推动其发展一段时间。其中包括:

  1. 硬件标准重构。抛弃原有的兼容硬件,重构整个计算机硬件结构体系可以大幅度提升性能。

  2. 软件重构。基于新硬件标准而重构和简化的软件标准,包括简化的编译器tool chain等。

  3. 3d制造工艺的深度发展,在立体制造工艺上的进步。

 

其十七:原油产量和富人的角力

(2017-05-08)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008365

原油产量持续上升,全力生产带来的过剩产能

WTO时代是一个全世界富人赚全世界穷人钱的时代

但现在穷人的利润赚完了,富人就只能开始互相掐了

这个想法还是看了维多利亚2才有的

全世界的大片廉价劳动力就好比非洲大陆

有资本的人都抢滩去占领

但现在占领完毕(特指中国或者东南亚廉价劳动力输出国)

富人之间就要开始掐架了